2012年10月1日 星期一

打工度假

清大畢業生澳洲打工度假整理

清大畢業生為何淪為澳洲屠夫
今週刊821期 【文/楊紹華】
據統計,超過一萬三千名的台灣年輕人正在澳洲打工,他們是為了體驗人生、旅遊觀光,或者學習語言?一位台灣打工仔告訴我們,他來澳洲只為賺錢;毫不考慮的,他以台勞自稱。以下就是他的告白。


在台灣工作兩年,存不到錢,身上還背著三十幾萬元的學貸,我到澳洲來,就是為了賺第一桶金,不用懷疑,也不必多作解釋,我們就是台勞!
我上晚班,上班時間是下午兩點半到午夜十二點。

我的工作是食品加工,在偌大的廠房裡,我站在迂迴曲折的輸送帶邊,使勁地把送過來的冷凍羊肉去皮;去完了,放回輸送帶,沒有皮的羊肉移動到下一個加工程序,我則繼續為下一塊羊肉剝皮。

在九個半小時的工作時間裡,每隔兩小時能休息一次,第一次十分鐘,第二次二十分鐘,第三次,大約是晚上九點,我有三十分鐘的休息時間,終於,可以利用這次相對充裕的工作空檔吃晚餐,走到蒸飯箱,拿出上班前自己在宿舍料理的簡單便當,通常是炒飯。

我在澳洲,工廠位於南澳最大城阿德雷德;我來自台灣,今年二十七歲,清華大學經濟系畢業。

這座工廠,說穿了就是一個屠宰廠。活生生的牛、羊運來之後,先被電暈,然後宰殺,屠夫一刀把牛羊的肚子剖開,內臟與血水「嘩」地一聲流到塑膠桶子裡。我認識一位同樣來自台灣的年輕人,負責拿著水管「清洗牛肺」,經常,他的衣服會被牛的血水染成紅通通的。

在這座廠房裡,估計約有六百人在同時工作著,其中,我想大約有一五○人以上來自台灣,其實,我們就是台勞。

幾年以前,聽到學長學姊談到他們的澳洲打工經驗,工作很辛苦,但總是工作幾周就自動辭職,把賺來的錢當成旅遊基金,坐飛機玩遍澳洲各大景點,錢花完了,再找下一份工作。他們說,來這裡是要趁著年輕「體驗人生」。

但我的心裡很清楚,今天我來這裡,不是為了體驗人生,也不是為了交朋友、培養世界觀。我的目的很實際、很俗氣,也很單純,就是要賺錢。我曾經在台灣工作兩年,當銀行理專,但工作時間很長,三餐都在外解決,加上房租、給家裡生活費用、償還學貸等開銷,工作兩年下來,銀行戶頭裡的存款只有幾萬元,還有三十萬元的學貸背在身上。我想,如果繼續在台灣工作,這筆債務不知要等多久才能還清,遑論存到一桶金。

想要有錢賺 得專注在「澳洲人不願做」的工作

據說,現在有超過一萬名台灣年輕人正在澳洲打工,當然我不會知道每個人的想法,但至少我身邊的台灣朋友,想的都和我一樣。

「在這裡認分地出賣勞力兩年,然後帶著兩百萬元回家。」我們是這樣約定的。

我的時薪有十九元澳幣,每周大約能賺八百元澳幣,差不多是新台幣兩萬四千元;一年五十二周,我的收入應該會有一二五萬元以上。照理說,每年存個百萬元並不算難。當然,前提是要「一直有錢賺」,而且,熬得下去。

要「一直有錢賺」,就得專注在「多數澳洲人不願做」的工作。五個月前我剛來這裡,天真的想要找一家餐廳端盤子,結果不到三天就被老闆炒魷魚,他說我的英文不夠好,但我知道,其實是一個澳洲本地的年輕小伙子取代了我。

很快的我認清事實,被歸類為第一級產業的「農林漁牧業」,才是我們台勞的金飯碗。這些產業的工作機會多半勞苦,所以很缺工,難怪澳洲政府說,必須至少要有三個月的第一級產業資歷,才能申請「打工度假」簽證延長一年。

結束短暫的餐廳服務之後,接下來我去農場工作,每天清晨五點,我們在「工頭」家的門口集合點名,聽他分派今天的工作,然後,十幾個背包客擠進一輛破舊不堪的小麵包車,一站一站,工頭把我們陸續送到不同的農場。

我一度聯想到那種二次大戰電影裡的畫面,一群猶太人表情惶恐而疑惑的被送到一處一處的勞改營……,可能想得太誇張了,但這是我當時的真實感覺。

大致上,農場工作的時間是從上午六點到下午三點,中間約有兩次、每次二十分鐘的休息,我就在農場裡找個地方坐下,拿出自備的水壺和土司麵包,分別解決早、午兩餐。

比較起來,我喜歡現在的屠宰場工作;農場裡的風景固然是好,空氣清新,但工作地點和內容並不固定,搞得我每天都在充滿不安的心情之中起床:「今天是要拔蔥?整地?或者是要除草?今天的農場主人不知道脾氣怎樣?」

在屠宰廠裡,除了剛開始會因為噁心吃不下飯之外,其他倒沒有太大問題。由於上班的場所與內容固定,工作容易上手,與同事、主管的感情也比較融洽,不會遇到太嚴重的歧視狀況。

接受歧視 是在澳洲的台勞必經的修煉

說到歧視,在澳洲的台勞,接受歧視是必經的修煉。聽過比較誇張的案例,是工頭對台灣來的女孩子毛手毛腳,也聽過被惡意積欠薪水的、被圍毆的;也有被人稱作「黃猴子」,至於我,曾經車子從身邊開過去,一群小鬼頭不知道在叫囂些什麼東西,還朝我身上丟罐子。澳洲人愛喝酒,所以每到周五晚上,我們這種黃色面孔最容易成為酒醉年輕人的戲弄對象。

我是學經濟的,前幾天我查了一下,台灣的人均GDP差不多只有澳洲的三成,而泰國的人均GDP也正好是台灣的三成。我忽然驚覺,我們來澳洲當台勞,其實就像是泰國人到台灣當泰勞。難怪,在澳洲打工的年輕人固然來自世界各地,但這幾年人數增加最快的就屬台灣;我又驚覺,原來,澳洲人眼裡的台勞,其實就像是台灣人眼裡的泰勞。



清大生淪台勞 網友爆:周刊造假、移花接木
周刊文章主角在fb發表聲明文指出

1. 今周刊未經本人同意 登載於封面故事,且未經任何告知逕行出刊。
2. 經本人今日致電今周刊求證,該副總編輯表示,此篇專題為多位背包客的故事,但只以我 
    的第一人稱去表達,十足移花接木,指鹿為馬。
3. 本人僅與該作者通過兩次電話,內容僅僅閒聊澳洲生活起居內容,生活經驗,從未答應接
    受單人專訪,今周刊此專題內文與事實有嚴重出入。
4. 本人整段談話從未與對方談論到學校,而記者也僅僅在談話的最後詢問『為什麼清大畢業
    會想來澳洲打工』這樣的問題,但標題卻十足的消費清大,我表示強烈不滿與抗議。
5. 本人未收一分一毛稿酬,也並不知道將刊登於封面故事,當初僅僅是受我在今周刊友人之
    託,因他們要做打工旅行專題,分享一下澳洲生活經驗,殊不知變成如此負面及聳動。」

「約兩周前,我的大學同學FB丟我訊息跟我閒聊,有提到說他們今周刊的主管,最近做一篇打工旅行的專題,不知道我能不能分享一下經驗,出國以來我受過很多背包客的幫助,也很多人樂於無私分享,所以我就答應他了,大概一周前,該名副主編打來澳洲給我,表明只是要閒聊了解一下澳洲的生活,我只簡述了我的工作內容,飲食起居,及來澳洲的目的。」

「我只是講了『我目前的狀況,來澳洲以來,只做過洋蔥工廠跟肉廠,薪水條件如何,上班時間如何,生活條件也不錯,我表明來的目的是為了賺錢,希望附加價值英文能力增加,離開澳洲之前會去旅行。』其他都是今周刊子虛烏有,移花接木。」

「今周刊內文幾乎完全瞎掰,什麼欠學負債,什麼朋友看醫生看不起回台灣,什麼農場像猶太人集中營,什麼餐廳端盤子被fire,從未發生且子虛烏有的,最扯的是後面種族歧視跟仲介那段,掰到有點扯,我只是跟他分享我的看法,『我覺得在這邊的中國人都很會做生意,一條龍的經營方式,掌握工作機會就掌握通路,延伸下來的租屋 租車 二手車買賣,真的很會賺錢。』『澳洲人很愛喝酒,路上有些醉漢很喜歡對亞洲人叫囂』結果就變成什麼種族歧視,仲介對女生毛手毛腳。最扯的是瞎掰什麼室友哭哭啼啼哭訴,會不會太扯。」

「總結,有說過的話我絕對會認,我就是來賺錢的,希望能帶錢回去,也希望英文變好,因為要集二簽,所以我選擇在肉廠工作,我覺得出賣體力賺的錢比出賣良心賺的錢心安理得的多,但那些沒說過的話全部掛在我頭上我完全不能接受。另外今天我看到報導的感覺,就是他媽的被婊了,沒有經過我同意,也沒有告知,沒有尊重,感覺就想是你跟朋友前幾天電話聊天的內容,過幾天就變雜誌封面了,很扯,重點是內容還是幾乎都假的。」

「最後,我要向被這件事情牽扯到的人道歉,被消費最大的就是清大,十分對不起,另外肉廠的同事,澳洲的背包客們,我十分抱歉,讓大家汙名化了。澳洲夢就像健達出奇蛋,每個人都可以在這裡找到自己想要的東西,硬要冠上台勞兩個字何其沉重,最後是我家的長輩,目前媒體報導太多子虛烏有的內容,曾嵾殺人,多幾次老人家也受不了。今周刊如果不能給我滿意的處理方式,我不排除投書到其他媒體澄清」,文末他還提到,「昨天發了新聞稿,還是完全沒有道歉認錯的意思,記者的水準 x」


台勞報導移花接木造假?今周刊:匯總三位經驗
記者李鴻典/台北報導 Udn news
清大畢業高材生竟淪為澳洲苦勞的報導遭網友踢爆可能有移花接木,指鹿為馬之嫌。為此,當初引爆此事件的周刊發出聲明表示,是希望藉由這次澳洲打工事件,作為政府和全民關切台灣經濟困境的起點。

《今周刊》在9月16日下午發出「清大畢業生為何淪為澳洲苦勞」編輯部聲明,《今周刊》表示,為方便網友可「免登入會員」就看到全文,本文特此獨立呈現。
本刊第821期封面故事「清大畢業生為何淪為澳洲苦勞」刊出後,各界迴響熱烈,我想在此特別強調,我們這次報導的主軸是,透過赴澳洲打工的故事,突顯台灣經濟的問題。

今周刊自2010年起陸續製作了「無感復甦」、「苦勞經濟」、「清大畢業生為何淪為澳洲苦勞」等封面故事,這一系列的報導,都在探討台灣經濟的困境與問題,

在報導中,雖然我們做了匿名處理,但是卻低估網路的力量,當事人被人肉搜索,造成生活極大的困擾,報導出刊後,他連續二天無法上班,到了第三天也得躲躲藏藏,承受極大的壓力,對於他的處境,我們非常關切,一直在思索怎麼幫他。

今天召開記者會,是想把事情做一個說明。這次報導,為了保護當事人,我們匯總整理了三位赴澳洲打工者的經驗,除了該位清大生之外,還有一部分內容是來自另二位受訪者。

我們就三位受訪者所說的內容,做一個清楚的說明,在我身邊這位賴先生,就是其中之一,他等一下也可以跟大家談談他的經驗。

除了探討台灣苦勞經濟以外,我們也製作了「誰殺了台灣金融業」、「台灣金融輓歌」封面故事,探討台灣金融業不振的問題。我們相信如果台灣的金融環境更好,金融業更發達,相信這位清大畢業生,應該可以在台灣有不錯的發展,這才是政府、民間要共同努力的方向。

最後,我們衷心提出三點呼籲:
一:希望藉由這次澳洲打工事件,作為政府和全民關切台灣經濟困境的起點。希望透過政府
       與各界的努力,給我們的年輕人,有更多的選擇。
二:期待透過政府與各界的努力,給我們的年輕人,有更多的選擇,可以去澳洲打工,在台
       灣也可以有好工作。
三:我們誠懇呼籲馬總統及陳沖院長儘速召開全國經濟會議,找出台灣經濟的病根,擬出具
       體有效的處方。


清大生澳洲打工文惹議 今周刊:原意在喚醒政府改革決心
《今周刊》 2012/9/15
記者莊雨琳/台北報導
一篇清大畢業高材生竟淪為澳洲苦勞的報導,引發國內各界迴響,質疑清大生為錢拋棄專業者有之,質疑清大教育失敗者有之;而更多質疑則指向台灣經濟環境困頓,讓一流學府畢業的好人才,在國內竟然無從發揮。

不過,在《今周刊》這篇報導中現身說法的這名清大畢業生和他所畢業的清大母校,近日也因為各界議論而備受困擾。《今周刊》今(15)日下午特別發出聲明,強調該專題是透過澳洲打工故事,凸顯台灣經濟的問題,期能喚醒政府改革決心。

《今周刊》15日發出聲明稿全文如下:
《今周刊》第821期封面故事「清大畢業生為何淪為澳洲苦勞」刊出後,各界迴響熱烈,然在瞬間爆發的眾多討論中,出現部分聲音對於報導主軸與受訪當事人「清大畢業生」有所誤解,進而造成其個人及家人巨大的身心壓力,甚已嚴重影響其工作與日常生活。本刊特別強調,該報導主軸是透過赴澳洲打工的故事,凸顯台灣經濟的問題。

對於這些意料之外的副作用,本刊除了對受訪當事人感到抱歉外,也有責任即時提出解釋說明:

首先,文中所提的「清大畢業生」,其個人發言絕無指稱或影射所有台灣背包客均為「台勞」之意。

為求深入、完整,本專題在製作過程中曾多方採訪數名親赴澳洲打工的個案實例,透過每位受訪者的不吝分享,始能勾勒交織出台灣背包客在澳洲各行各業打工的場景與生活甘苦。惟,每位受訪者亦強調自己所言不能代表其他人的心聲,更不能代表所有在當地打工的背包客。

故此,文章主角「清大畢業生」實不必、不須也不該為全文內容背負沉重責任,請各界勿再錯置焦點,將所有指責加諸其身,《今周刊》也對在澳洲當地因本文承受重大身心壓力的台灣背包客強調此非本刊原意,也希望各界尊重這些年輕朋友的選擇。

其次,本報導並無貶損「清華大學」、「清大經濟系」之意。

據悉,報導刊出後,多家媒體同業先進亟欲採訪清華大學、清大經濟系相關人員對於報導之看法,對校方帶來極大壓力;本刊特別強調,本報導從未指出或影射「清大」的教育有問題或「清大經濟系」的教學有問題,當然更不是「清大畢業生」的能力及態度有問題,而是台灣經濟顯有結構性的大問題,期盼媒體同業能將焦點拉回,以免造成清大校方的困擾。

綜上,本刊必須在此懇切建議,不該再把焦點放在報導中的當事人。該文中種種場景、故事、心聲,無非只是希望能夠凸顯台灣最急迫的問題,期能喚醒政府改革決心。

本刊衷心期盼,藉由這次澳洲打工事件,作為政府和全民關切台灣經濟困境的起點。


澳洲打工度假之~寶傑,你沒來過你在激動什麼??
驕傲的貓
http://www.wretch.cc/blog/symhanzi/27852105
寶傑好,各位觀眾朋友大家好~
由於這集的題材是我所實際體驗過、親身經歷過的,
所以才會發現你們所講的並不真的全是如此

文章開始前,我很慶幸回台灣後已經改掉看電視的習慣~
因為我發現很多節目都很會唬爛,然後激起民眾的憤怒與更多的不滿......
也因為沒在看電視,所以這篇才會到現在才生出來。。。
不然~早在節目開播的當下我就在寫部落格勒!!!!!
最近在FB上看到很多背包客的朋友們憤怒轉貼關於您節目上的談話內容~
讓我好奇到去搜尋一下youtube~果然~~~~~看完後.................我想表達一些想法。

節目的主軸就是:
政府無能,63%的年輕人月薪不到3萬元,讓台灣許多年輕人前仆後繼的去澳洲,
用Working Holiday的華麗稱號,當外勞打工賺錢,剪水果、掃羊糞、端盤子,
忍受髒臭出賣勞力,『拼一點,半年就有50萬』

我想說的是,我在澳洲打工渡假這一年遇到的背包客
想賺錢回台灣的,有,但不代表全部。

但節目上似乎是把所有背包客都定義成"為了賺錢而去"。
節目上說:『台灣年輕人在台灣沒有工作機會、沒有發展、賺不到好的薪水,結果前仆後繼的跑到澳洲』

出發前,我的工作很穩定,非常穩定,相當穩定,而且我熱愛工作。
但存在"想去"的這個念頭很久了。
我們生長在一般的普通家庭,沒辦法給你很多的錢去留學,難道就不能體驗異國文化了嗎????
當我們聽到可以利用working holiday去看我們想看的、去體驗我們沒體驗過的
難道就要因為『去了就等於做台勞』這樣的理由而放棄了嗎????

我知道去了之後就是開始做苦工
但我想體驗異國文化、開拓國際視野,我更想去旅行。

我靠自已賺的錢,去了雪山、去了大堡礁、環了整座澳洲東岸的大城市
你知道那種光是看到一片安靜的景,就能感動到落淚的感覺嗎!!!!!
你知道當你潛到大堡礁裡被一群水母、魚群圍繞的那種不可思議的感覺嗎!!!!!
澳洲人喜歡到河邊或海邊釣魚、露營,喜歡大自然的生活
也因為澳洲人,我學會如何去森林裡挑木材升火
我印象中的帳棚是可怕的,但也是澳洲人讓我知道
他們的露營,就是把一個家搬到大自然中
什麼都不去想~也許也不用講話~靜靜的聆聽鳥鳴~享受當下
我在澳洲和巴西人住了6個月~讓我意外的體驗到巴西人的熱情、食物及足球~這個民族讓我又愛又恨~

我和德國人住了2個月~她把烤甜點當成日常興趣之一~我常常可以半夜吃到她烤的甜點~!
我在旅行遇到德國人,讓我對歐洲人的印象從高傲轉為友善、有趣

工作中的法國人就算再忙碌的工作也會快,但卻快的很優雅~

我遇到旅行中的美國人,他攤開他的世界地圖給我看,跟我說他走過的足跡,他的目標是環遊世界!!第一站在巴塞隆納~他已經走過一圈歐洲,遇到他的時後已經在雪梨。原本下一站在紐西蘭,因為我給他看大堡礁的照片後他決定繞去大堡礁,再去紐西蘭。

遇到"見妹就想把"的義大利人,當他搭訕我的時後殊不知我是大他10歲的大姐姐。。。

認識一群寮國人、泰國人~~~雖然看起來髒髒的,但他們懂的東西很多~EQ和脾氣都很好~原本以為他們只是愛虧妹的東南亞的人,相處後才發現他們的個性都就是這麼可愛~很有才華也很會唱歌!!

旅行中~遇到很多的日本人~日本女生永遠都是漂亮的~就連下水也都紅唇白皮膚~難怪台灣男生們都愛~!!
韓國人工作真的很勤奮,也真的很強悍......會幫你,但為了自己人也是會捅你一刀。

神奇的是,我竟然有一個非洲好朋友~~~~~~~我好想他!!!!!!!!!!就是教他唱『伊比啞壓』的黑人阿肚~~~他常在FB留言給我。。問我什麼時後要回來~我好想他!!!!!




光是一個小小的搭斯馬尼亞洲就是2倍的台灣這麼大
全州40%被列為國家公園
單單一座搖籃山就是古代冰河的遺跡~~~~~~~
含蓋峽谷、瀑布、鋒利的峭壁、湖泊、原始的溼地、還有幾乎未經破壞的野生動物棲息地

我沒到過這裡,我知道一座山可以有如此多樣神祕的樣貌嗎???

我在接近南極圈的塔斯馬尼亞海邊吃早餐餵海鷗~
在台灣有這種體驗嗎??


我在澳洲流浪做過街頭藝人~有人投錢我就感到開心
因為~在台灣~~~"街頭藝人" 的工作能生活嗎??能得到尊重嗎???

我知道這一切的體驗回到台灣都不會再有
所以我很努力的生活在澳洲~體驗澳洲
雖然前三個月跌跌撞撞過的很慘~
但熬過來後,我多希望大家都能感受得到澳洲的美好
節目上說: 『看到"所有"澳洲打工回台灣的人的部落格,這和菲律賓來台灣打工有什麼差別』

澳洲,一個台灣270倍的國家,我一年也看不完它
我愛旅行,很多的背包客也都是因為愛旅行而來澳洲

這和菲律賓來台灣打工跟本就是天壤之別!!!!!!!

我們是來working holiday,不是只有working!!
還有,親愛的寶傑,您知道澳洲擁有世界上最為先進的農產品以及畜牧產業的生產系統嗎????
澳洲全國多採用農業與畜牧業的混合式牧場經營方式
而澳洲統計局估計全國人口約為2200萬人~但別忘了,台灣的人口是2300萬人
澳洲是台灣的270倍大,人口卻比台灣少

他們當然需要大量的人力 支援季節性的工作!!!!!!

另外,來賓直接在節目上拿一個到澳洲滿2個月的背包客的部落格來引言:
『澳洲不是太熱就是太冷又一天到晚缺水,不適合居住』
這位背包客才來2個月,目前只呆過柏斯,還沒開始去體驗其它城市

請問您這樣的公信力何在???您覺得這樣的引言妥嗎??????

2011全球最宜居住城市排名10座城市就有4座來自澳洲:
1、Melbourne.墨爾本97.5
2、Vienna.維也納97.4
3、Vancouver.溫哥華97.3
4、Toronto.多倫多97.2
5、Calgary.卡爾加里96.6
6、Sydney.雪梨96.1
7、Helsinki.赫爾辛基96
8、Perth.柏斯95.9
9、Adelaide.阿德雷德95.9
10、Auckland.奧克蘭95.7





還有,節目上說,台灣喜歡打工度假的國家第一名是澳洲,第二名是德國?!?!?!!!
請問,你真的懂我們這個圈子嗎?????
背包圈的人都知道,第一名是澳洲,其次是日本、紐西蘭

還有,在澳洲,我從來沒有遇過被歧視的事,至於其它人,我不知道,至少我沒遇過。
只有回到台灣,看到working holiday被媒體炒做成為
想到澳洲當外勞打工賺錢,剪水果、掃羊糞、端盤子
忍受髒臭出賣勞力,『拼一點,半年就有50萬』,台灣年輕人淪落到國外被當外勞......

用"淪落"這個字眼,這才叫被歧視。
而且是被台灣媒體歧視。

我們工作很辛苦沒錯,但我們想體驗異國文化、開拓視野
我愛台灣~working holiday最終的選擇還是台灣
只不過我們想旅行、用另一種方式旅行、想交朋友、想看更多、想看更廣!!
而不是"想當台勞"而去澳洲。

請不要為了收視率,而將working holiday給污名化。
我講完了。以上。


打工度假族怒吼:別叫我台勞
(中央社記者張之晴雪梨特稿)
有越來越多台灣年輕人前往澳洲打工度假,他們辛勤工作,換取應有的酬勞,但拒絕被貼上「台勞」的標籤,並認為打工年收入百萬台幣未免有些言過其實。

2004年台澳簽訂度假打工協議以來,申請人數逐年增加,2011年下半年,澳洲就發給台灣超過9000張度假打工簽證,較前一年度同期成長50%。這些年輕人各自抱著不同目的前來澳洲,有人想學英文,有人想拓展視野,或想賞遍澳洲的美景,更有不少人是想體驗人生,為自己的青春歲月留下一點回憶。

然而在報喜不報憂的資訊環繞下,很多人都誤以為,在澳洲打工真的那麼好賺,百萬年薪彷彿基本配備。甚至有人抱著存人生第一桶金的想法,在澳洲拚了命打工。
事實上,打工度假族一年在澳洲所賺取的薪資,絕大多數還是低於3萬澳幣(約合新台幣93萬元),其中當然還包括了食衣住行花費、高額的所得稅,以及找工作而沒有收入的時間。扣除這些開銷之後,才是真正入袋金額,因此若說打工度假族可存下百萬,難免有些誇大其辭。

儘管每個人對如何花錢或存錢的做法大不相同,曾在臉書上號召超過500名背包客前往雪梨觀賞跨年煙火、慶祝中華民國建國百年的吳易庭認為,打工度假似乎已成一則神話,出國的年輕人則被視為淘金客,但除非在澳期間不吃不喝不旅遊,存下每一塊錢,才有可能抱回人生的「第一桶金」。他們也怒吼:「我不是台勞,我是來打工度假。」

吳易庭在澳洲打工度假一年半的時間內總共賺了3萬澳幣左右,跟著他回台灣的存款約為台幣40萬。他也有朋友專找農場的工作,努力了兩年,才存下了2萬澳幣。但也有不少人因找不到工作或適應不良,一兩個月內花光盤纏後就回台灣了。

去年曾和女朋友一起來澳洲打工度假半年的陳義元,最近在報稅時估算這段時間的稅前收入約澳幣1萬4000元,但都是辛苦錢。他和女朋友包裝了超過500萬顆的芒果,睡在破舊不堪的工寮,而且很幸運地持續有工作,才賺到這筆收入。

他認為能賺到百萬的打工度假族,首要條件是運氣不錯,一直有錢賺,而且都是非常辛苦的長工,沒有生活品質可言。

但不論在澳洲端盤子還是到農場做粗工,這些年輕人異口同聲地表示,在澳洲打工確實比較能存下錢。吳易庭更直言,他存下的這筆錢在澳洲其實不算太多,但如果帶回台灣用,價值就顯得比較高。陳義元的感受是,只要在澳洲有持續穩定的收入,存錢的速度會快很多。

這同時也凸顯出台灣薪資過低問題。在台灣領22K(2萬2000元),很多花費再怎麼省也有極限;但在澳洲只要不亂花錢,這些打工度假族都還是可有一些積蓄,而不只是窮忙。

更重要的是,在澳洲打工,大家心裡都很清楚,自己的付出會有等?的收穫,因此只要擔心有沒有工作,而不用煩惱薪資結構的公平與否,和台灣目前的社會環境不同。

許多人努力在農場打工獲得第2年簽證的資格,或許也是為了延後返台時間,逃避面對台灣的現狀與22K的現實。

而打工度假的立意,本來是希望年輕人能出國體驗文化,並在度假的同時,透過短暫的打工機會賺錢,貼補旅遊所需花費。

但如果越來越多的年輕人不再旅遊,只專注打工,甚至如知名論壇「背包客棧」上流傳的,有個台灣女生在澳洲農場打工,每天只吃3片土司,不交際不旅遊,真的存下了100萬元回台灣,但這也傷害了打工度假的本質,也讓這些人被貼上了「台勞」的標籤。


澳洲打工族怒吼:我們若是台勞 那全世界都是傭人!
記者陳思豪/台北報導 Now news

清大高材生為了人生的第一桶金,選擇赴澳當「台勞」一文,近來引發網友熱烈討論。對於這樣言論,不少也在當地打工的台灣青年覺得,這樣的形容「有些誇張、有些沉重」。

目前正在澳洲伯斯農莊工作的Gary,原先在台灣擔任保險公司業務,他直言,如果當月業績良好,一個月拿超過4萬台幣的薪水並不困難,但因為想看看外面的世界,因此才來到澳洲。
在澳洲打工的Joy,認為來這邊不光為了賺錢,還有增廣見聞,認識更多朋友,學會自己獨立。

對於「台勞」這個名詞,他認為年輕就要有自信,不該給自己那麼沉重的稱謂,畢竟在澳洲近一年的時間,也看到德國人、英國人甚至澳洲當地青年,跟他做一樣的工作,「如果說我們是台勞,那全世界是不是都是傭人呢?」

他坦言,自己每天能賺進150塊澳幣(約新台幣4仟元),如果非常拚命的工作,一個月下來確實有機會領到6位數字的收入,但澳洲物價相對偏高,在國外生活開銷也比較大;「真的要存錢、賺錢,在台灣其實也有相同的機會,只是你願不願意去做。」

另一位在達爾文工作的Joy補充,自己在澳洲白天做Housekeeping,晚上則是Waitress,將近一年的時間,很少看到有人只單純為了工作,大多數的人都是存到一定的金額,在四處旅遊增廣見聞。

對於一年賺一桶金(100萬)的說法,Joy很不以為然,因為真的沒看到有人單純來澳洲「工作」,如果扣掉旅遊、日常生活花費,一年大概只能存到20至30萬新台幣。

她強調,在澳洲主要是看看不同世界,這裡很像一個小型聯合國,從不同國家的人身上,可以發現好多不知道的寶物,也許會受到一些歧視,但卻留下一輩子沒有辦法抹滅的革命情感(不論是亞洲人、澳洲人還是歐洲人)。此外,一個人在海外生活,也學會獨立讓自己更加成熟。

她坦言,自己並不愛台灣媒體近期對澳洲打工度假的報導,很多都是以偏概全,單一個案並不代表全部的人。Gary補充,到哪邊工作是自己的選擇,如果只看到一桶金,來到這裡(澳洲)其實沒有任何意義。


台勞時代來臨?陳冲斥:那美國人要叫美勞?
記者李鴻典/台北報導 Now news
清大高材生為了人生的第一桶金,選擇赴澳當「台勞」一文,近來引發熱烈討論。行政院長陳冲被問到台灣是否要迎接「台勞時代」時,他不以為然表示,不能全這樣說,因為美國人也會赴澳洲打工,難道要叫他們「美勞」?

「年輕人恐淪台勞」這是近幾日媒體追逐焦點,陳冲接受電子媒體專訪回答主持人提問「年輕人在意薪水,大學畢業生差不多就是2.2K,或是2.5K,台北可能好一點有2.6K」時表示,待遇是一種價值,薪資的問題根本在於產業結構,若不解決這樣的問題,就算再過三年,台灣還是要面臨同樣的問題。

另外,他也有些不滿地說,其實會去澳洲打工的人,不是只有台灣學生,也有美國人,難道要叫他們美勞?他說,年輕人有時候是為了吸取不同經驗,不能說他們只在乎錢。

對於台灣的薪資是否倒退到17年前,陳冲說,很容易找到一個時間點,得到這樣的結果,但任何數字都有解讀的空間。

對於菜價的漲幅,陳冲回應,「確實有一點」,菜價的漲幅與預期心理以及季節有關,至於物價方面,他則說,這跟查價有一些誤差有關,主持人問:是否發言系統有所落差?他則說,查價或是統計的人只能講真話。

另外,對於物價上漲,是否可能與油電雙漲有關?陳冲表示,這其實還是預期心理使然。他說,其實油電在4月時調漲過一次,是因為過去凍漲或緩漲,在虧損情況下,等於就是政府虧損;這樣的虧損就等於用得少的人補貼給用得多的人,所以現在只是回復給市場機制,他也坦言,因為面對油電可能調漲的預期心理,成本確實會調高一些,結果就造成物價的上漲。

對於12月電價漲價後是否造成物價波動?陳冲說,消費者物價指數受季節性和預期心理影響,12月的電費應較現在低,預期心理應是跌價才對。


赴澳海外旅遊打工,台灣增幅為46.3%。〔圖/取自網路〕
記者陳思豪/台北報導 Now news

根據台北澳洲辦事處的資料顯示,2006年6月到2007年6月,發給台灣青年的打工度假簽證只有2312張;2007-2008年度增加到6137張;2008-2009年度再增加為9242張;接著是2009-2010年度為1萬175張;最後是2010-2011年度,簽證數一舉突破了1萬3000張。

在傳統的印象中,青年海外打工的選項,多半是美國、日本、德國、英國、加拿大等地,但這幾年澳洲採取不限制名額的作法,同時取得打工度假簽證的程序也比其他地區方便,因此造就了如次驚人的成長。至於排在後頭的,是德國(38.2%)及愛爾蘭的(18.8%)。

資料還顯示,儘管2012年上半年的統計數字還沒有出來,但從2011年12月31日前的數量來看,核准台灣青年的打工度假簽證,就已經逼近1萬張,由此推估今年的成長,可能又會比去年來的更高。

其實不只是台灣,這幾年各國到澳洲的留學人數也持續增加中,光是2011年澳洲發出打工度假簽證的人數,就比前一年多出14.4%,人口也上看13萬人,這樣的數字都是歷史新高。

總人數方面,目前最多的還是來自英國的青年,其次為韓國、愛爾蘭、德國及台灣。

目前人在澳洲伯斯工作的陳先生,認為澳洲相較起其他國家,比較容易存到更多的錢,但他也提醒,目前雖然澳洲的法定時薪為AUD$15,但是如果英文不流利的人,通常只能在時薪僅有AUD$8的華人店裡工作,這樣一來就有很大的差別,因此他建議還是有基本的英文基礎,才比較適合。


到澳洲當台勞? 外交部:在外需注意安全
記者陳思豪/台北報導 Now news

清大高學歷畢業生近期披露澳洲打工心得,感嘆自己變成別人眼中的台勞,外交部今(14)日表示,有關這方面訊息不有回應,這是國人自己的選擇,但外交部會提醒大家出門在外需注意安全。

發言人夏季昌說,國人在海外度假打工須注意安全,外交部日前也製作打工度假須知,提醒大家出國必須注意哪些事項。民眾在當地遇到困難,也可以跟駐外機關聯繫。

他強調,海外遊學是國人的選擇,外交部方面不會有回應。


外交部發言人夏季昌提醒國人,海外打工務必注意安全。

根據台北澳洲辦事處日前的調察,台灣是目前世界上最熱衷赴澳打工的國家,光是2011年取得打工度假簽證的台灣人,就比2010年還多了46.3%,是全球漲幅最大的國家。至於排在後頭的,是德國(38.2%)及愛爾蘭的(18.8%)。

資料還顯示,儘管2012年上半年的統計數字還沒有出來,但從2011年12月31日前的數量來看,核准台灣青年的打工度假簽證,就已經逼近1萬張,由此推估今年的成長率,又會突破2011年的紀錄。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